(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说:用意识可以点咖啡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头戴脑电接口设备,用“意识”点一杯咖啡,不出三分钟,一杯带有复旦元素拉花的拿铁,就被机器人送到点单者面前。7月6日-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新发明、大模型等成为关键词。

“用意识点咖啡”这一幕,就出现在7月7日的“三元群智与融合创新”论坛上。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聚焦人机物三元融合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慧驾驶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用意识点咖啡”又称“智慧无人咖啡吧”项目,由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等多个院系,集成复旦最新三元群智研究的创新成果,特别设计一款面向大模型AI应用,集服务与送餐功能一体的特殊服务员“小复机器人”,融合复旦自主打造的国内首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系统与自主编程技术,通过多模态交互范式,使机器充分理解人的意图,完成点单、制作咖啡、送餐的全流程,实现人-机-物群体的协同与融合。

点单者可通过与机器进行语音交互完成点单,或者仅需佩戴脑电接口设备,仅凭“想象”,便可通过被识别的脑电波完成下单。收到下单指令的全自动咖啡机完成制冰、磨豆、拉花、冲泡工序,通过全自动机械臂,放置在可移动机器人的平台上,由“小复机器人”运送到指定地点。项目从软件设计到硬件打造,全部由复旦大学自主完成,这一项目也是上海市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的示范应用成果之一。

早在2018年,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就开始探索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理论体系如何建构,并率先推出“三智全球计划”,联合全球力量,以类脑智能引领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普适化。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元宇宙智慧医疗研所所长、CAAI Fellow张立华介绍,在上海市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人机物三元协同与群智涌现》研究任务中,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针对物理空间、人类社会和信息空间,提出人类直觉+机器感知+加速网络的三元空间群智智能新范式,通过揭示三元群智进化涌现科学规律,探索群智智能激励机制与涌现机理。

未来,人机物融合系统可以被看成一种新的计算载体和可编程对象。这种新型复杂系统的支撑平台应该是怎样的呢?机器人又会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希望通过一种软件定义的平台实现人机物统一编程,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化应用场景,而机器人将通过自身的物理行为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动化闭环”,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彭鑫说。

作为“智慧无人咖啡吧”项目参与者之一,彭鑫表示:“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环境为软件定义的智能机器人提供了环境理解和智能协作支撑,通过各种服务机器人基本能力的软件化封装和智能编程,可以实现各种人机物融合的新型智能化场景,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