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新闻》报记者李腾飞作者罗鲁峤报道】材质柔软轻薄如蝉翼、矿物颜料历经千年依然鲜艳……在清华大学出版社近期举办的《辽版山海经图说》研讨会上,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拿出一件“宝贝”——辽代画师绘制的山海经帛画。

《辽版山海经图说》中展示了带有契丹大字的山海经帛画。(清华大学出版社供图/《中国新闻》报发)

近日备受学界关注的《辽版山海经图说》正是由这些珍贵帛画结集出版而成,内含347幅契丹文丝帛画卷。《辽版山海经图说》作者陈馨是深圳市南山区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作为《山海经》资深研究学者以及这本画册中帛书的收藏者,陈馨在书中对辽版山海经进行了细致的文字梳理。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文化百科全书,最初是附有大量图画的。此前学界一致认为《山海经》的古图早已遗失,南朝梁人张僧繇重绘山海经图,传至宋已残阙。目前学术界所涉及的《山海经》图都出自明清版本,是否有更早的《山海经》图不得而知。

2017年,宋兆麟建议陈馨将这套带有契丹大字的辽版山海经帛画整理出版,“因为这是对宋朝时期古本山海经图最好的保护和挽救”。陈馨收藏的《山海经》帛画图一共347张,全部是矿物颜料彩绘,左图右书,十分规范。经过整理核对后,能够跟《山海经》经文对上的一共是340张。

“单从图画本身来说,是一种原始粗犷的画风,技法也比较稚拙,其中的人物具有契丹元素。”在历史学者孙见坤看来,《辽版山海经图说》的出版,为学界提供了一份可供研讨的山海经图新材料。孙见坤认为,目前山海经的影视化作品很多,但鲜少有人真正去深入理解这些神兽的意义,“只是自己想了一个故事,像贴牌产品一样,把它们硬塞进去”。他说,只有深耕精研山海经原典,才能让古老的《山海经》真正“活”起来,希望《辽版山海经图说》的出版,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对《山海经》原典的研读中来。

“溯源式创新,深耕性突破。”清华版《山海经》系列丛书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主任张立红是《辽版山海经图说》的责编,她在研讨会上表示,策划出版《山海经》全时空系列丛书,旨在“抢救”优秀民族文化,不让具有历史深度的《山海经》文化资源成为“网络盲区”,不让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被屏蔽”。(完)

关键词: